close

  文/羊城晚報記者 陳曉璇
  廣州新一批特色學校評選出爐了(詳見11月11日本報A13版報道),可是入選的多數是普通學校,眾人眼中的部分名校卻都沒份,特色學校就是好學校嗎?
  長期以來,家長擇校的標準都是看學校是否是省一級或者市一級,但是,剛掛上的“特色學校”牌匾又開始模糊了家長的眼睛,家長們好生疑惑:“特色學校”這葫蘆里到底賣的是什麼藥?這個牌子的含金量到底有多大?是否能跟屈指可數的名校相提並論。
  家住龍津路萬科金色荔苑的吳女士說,她的女兒明年就要上小學了,之前一直定的擇校目標是沙面小學,從來沒想過去上耀華小學。但是昨天看到耀華小學關於“玉”文化的特色辦學,恰好跟他們的家族生意蠻吻合的,但她真的很難把握到底這個特色教學是否就是好的。
  “為什麼沙面小學此類名校卻沒有評上?”吳女士有點搞不懂,特色和名牌,到底該選哪一個?
  疑慮一
  為什麼名校落選特色學校?
  專家:部分名校還沒達到特色發展的要求
  記者發現,在37所首批獲得認定的“義務教育階段特色學校”中,不乏郊區學校的名字,番禺有4所學校入選,花都有4所學校入選,從化和增城分別有2所和3所學校入選。與此同時,部分市民心中的“名校”卻榜上無名,包括越秀區、荔灣區的幾所知名小學。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?
  “名校不一定是特色學校。”廣州市教育局副局長江東說,特色學校首先要達到規範化學校的標準,然後要看該校有沒有形成獨特的辦學風格。這次是首次認定,部分學校對特色學校的認定標準還沒有清晰的認識。“一些名氣大的學校發展了很多有特色的項目,如游泳、合唱等,但這些都只是特色項目,‘多點開花’反而沒有明確定位,沒能提煉成一種獨特的教育理念和辦學模式。”
  江東表示,如今在品牌效應下,部分“名校”還沒有達到特色發展的要求,其辦學質量也與名氣不相符。廣州此番推進特色學校發展,正是在引導學校優質發展的同時,對家長擇校給予一種理性引導。
  疑慮二
  有特色是否等於好學校?
  專家:特色辦學是規範化辦學的更高追求
  “有特色的學校是不是就是好學校?”這是家長們最大的疑問。對此,江東強調,“特色學校一定是好學校。”他說,特色學校首先是標準化辦學的學校,必須按照國家標準,包括規模、師資、課程設置信息化等配置進行辦學,然後才是特色辦學,所以特色辦學是規範化辦學上的另一個層次追求,“特色學校是更高級的學校”。“舉個例子,耀華小學周邊都是玉器城,很多學生生長在玉石經營的家庭,校長就用這種文化定位辦學,開展了識玉教育,深化到中國人對玉石認識的高度,最後以詩歌節的方式展現。每個孩子都不光會識玉,還有一種謙謙君子的儒雅氣質。”
  另外,特色學校也更能滿足社會要求。“廣州被認定為國家中心城市,這也要求我們教育培養出更多有特色的人才,特色人才最關鍵的是必須要有獨特的性格,而特色學校具有非常高的創造力展現他們的風格水平。”江東說。
  廣東省政府督學李偉成也稱,經過校長挖掘和專家指引下形成的特色學校,從教育實踐的調控上已達到了相當的境界,“把孩子放在這樣的學校,家長一定放心。”
  疑慮三
  非特色的名校還值得上嗎?
  專家:有些學校冠名也不一定就成為名校
  特色學校原來得來無須費功夫,而斥巨資買下學位房的名校可能卻無“特色”可言,如此一來,還值得砸錢嗎?
  對此,江東認為,這個問題要分開來看。一方面,社會傳聞中的名校也可能是好學校。之所以這次沒有評上,一是時間緊來不及申報;二是在特色學校的指標體繫上還有差距。 但是另一方面,家長也要擦亮雙眼。“有的名校一所就複製了五六所,有的是小區配套冠了名,可冠名了就成為了名校了嗎?這個需要家長有一個理性的認定和判斷。”江東說。
  “家長要看學校的資源配置,我們遵循的是均等原則,無論是名校還是普通學校,老師和學生的比例是一樣的,比如說小學18個學生配一個老師,初中15個學生配一個老師,高中13個學生配一個老師,所有的學校按比例分配,這是很重要的均等原則。還有一個就是職稱,我們也是按照教師總量的一定比例給予分配的高級教師,比如說學校一般是按照總人數的40%—50%作為高級教師,正是因為有規則,有比例,並非冠上名校名就一定是名校,有很多樓盤的學校,一冠名大家就追逐了,這個也是從眾的效應。”
  疑慮四
  有特色項目能算是特色學校嗎?
  專家:把項目上升到辦學理念中才是特色
  有家長反映,有部分學校在某些特色項目上也很出色,比如足球、滑輪、打鼓等,這些學校能算是特色學校嗎?
  對此,江東稱,特色的項目和特色的學校是兩個層次,兩個概念。有足球或打鼓這些活動的學校,並不是為了學生參加這類活動而辦學的。“比如番禺石壁小學是個農村學校,原來由於有了清代書畫淵源,就把書畫放進了課程,但這個是遠遠不夠的。後來,學校把項目上升到“翰墨文化”的辦學理念中,追求人的品質和精神,這才是特色。
  李偉成認為,有些學校搞滑輪等,只是把全部精力放在這個項目上,沒有從項目上抽取文化的元素、教育的元素以形成學校的辦學理念和追求,還不能算是特色。而恰恰相反,在我們身邊的街巷有很多“小”學校,但他們的教育意義不小。比如說金蘭苑小學是搞棋文化的。這個學校的教育跟棋有關:“步步走好,天天進步”,易記,容易懂,對小學生有激勵作用。他說,“有一些擔心小孩子對下棋不感興趣,但實際上,從下棋懂得人生規律、佈局謀篇的策略,細心處理問題等等,這都是和我們的學習、生活和做人密切相關的。
  官方說法
  37所學校只是首批以後每年都會認定
  首批特色學校只有37所,不少市民就發現家附近的學校不是特色學校。對此,江東稱,市民不用擔心,37所只是第一次認定,以後每年都會認定,5年之內過半學校都能成為特色學校。“在怎麼擇校上,家長應該明確,首先我們九成學校都通過了全省的規範化學校的認定,規範化是資源上達標,包括硬件、師資、課程等都有很明確的規定,所以我們身邊的學校就是好學校。”
  李偉成認為,在擇校上家長關心自己比關心小孩子更多。“家長現在是處於羊群效應和補償心理,比如說我沒有上名校,小孩子一定上名校,還把孩子進名校當作是自己身上穿的好衣服,可以向別人炫耀的,其實我們進入身邊的學校對小孩子發展最好,起碼從活動時間上對小孩子更有好處,擇校是一種無奈也是不健康的心理,很多家長到處找人花錢擇校,不如把更多心思放在孩子最適合發展的學校上。
  陳曉璇  (原標題:擇校到底挑特色還是名牌?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k74tkhcx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